11月15日,藝術學院美術系教師樊鴻濤的“畫·生活”個人中國畫展在學校藝術展廳拉開帷幕。副校長劉寶盈、王新軍,藝術學院黨政負責人及師生參觀了畫展,并對樊鴻濤中國畫藝術給予了高度評價。


本次展覽為期五天。畫展分為古風和人物兩個系列,共展出樊鴻濤近一年創(chuàng)作的國畫作品53幅,包括《玉雨落香》《綠卿》《逸心》及《天天小像》等等。畫作中的人物、花草是對秦嶺地區(qū)豐富的植物資源、人文風俗情景的藝術再現,同時也是樊鴻濤長期觀察自然、深刻體會生活后形成的藝術感受。
中國畫是我國的傳統繪畫形式,在內容和藝術創(chuàng)作上,體現了古人對自然、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、哲學、宗教、道德、文藝等方面的認識。樊鴻濤的古風畫將古與今、畫與物、自身與古畫之間的情感交流展現于眾,工筆畫則記錄了每一份溫情的陪伴和每一次不期而至的相遇。作品細致入微的造型、線條與設色,讓忙碌緊張的情緒在一花一草間溫和釋放,柴米油鹽的世俗瑣事在一層層色彩渲染中潤澤舒展,平凡無華的日子在一根根提按轉折的線條流動中歡愉、跳躍、閃亮、發(fā)光,充分表現了樊鴻濤對生活的熱愛與體會,以及對內心的信念與追求的堅持。
藝術學院負責人表示,近年來,藝術學院積極打造以“秦嶺畫派”為引領的秦嶺人物、山水、花鳥畫,在陜西乃至全國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,對彰顯我校辦學實力、傳承地方優(yōu)秀文化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(fā)展作出了積極貢獻。樊鴻濤作為“秦嶺畫派”成員,在描繪秦嶺地區(qū)人物和花鳥畫方面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視角和個人風格,同時在人才培養(yǎng)和文化藝術傳承方面恪守教書育人和師德師風規(guī)范,深受師生喜愛。
樊鴻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此次畫展多數作品靈感來源于實踐教學中與學生的互動交流,所謂教學相長。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,自己將更加深入觀察秦嶺地區(qū)的人物和花鳥,在授課中不斷提高自身藝術能力與藝術追求,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,為服務地方經濟發(fā)展和推廣“秦嶺畫派”作出應有的貢獻。
部分作品賞析:








(文/譚晨鴿 謝婷 圖/王淦卿 張嵐 編輯/崔倩 審核/王霄飛)